NEWS新闻中心

IM体育官方,刘让贤:青海土乡小学里永不凋零的冬花

2024-07-18 22:36:4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新华网西宁9月5日电(记者王大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的大山里,生长着一种到了冬季才绽放的小花,学名款冬花,当地人都叫它冬花。宋朝寇宗奭编撰的《本草衍义》中记载:“百草中,唯此不顾冰雪,最先春也。

  ”就在东山乡的大山里,坐落着一座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校——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什巴小学。在当地人的眼中,坚守在小学校里半个世纪,将自己的青春、热血都献给这片热土的老教师、老校长刘让贤,也是一朵“雪积冰坚,款冬偏艳”的冬花,而且永不凋零。

  1956年,15岁的刘让贤随家人移民来到青海。1959年,念完高中的他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的农民,踏上了乡村小学的土讲台,一站就是50年。“50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一个活生生的人,不但要坚守,而且还要在几十年时间中用自行车车轮和双脚丈量七万多里山路,谈何容易!”曾多次采访过刘让贤的《青海教育》杂志社社长郭风波说。东山乡地处青海高寒的脑山地区,土地贫瘠、气候恶劣。在这种艰苦条件下,IM体育官网入口刘让贤50年如一日,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县城和学校之间。

  学校里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教师换了一批又一批。可刘让贤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那方土讲台上。村民们说,他是这所山村学校坚实的顶梁柱,是这片田野忠实的守望者,是什巴小学的精神和灵魂。

  刘让贤是个全能型教师,乡村小学条件差,师资缺,为满足学生需要,他几乎什么课都能教。他很早就认识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对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学生们至关重要,所以,他教给学生的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

  1983年,刘让贤首创了青海省第一份少先队油印队报《土乡红领巾》。通过耐心辅导学生写作,自刻蜡纸排版,这张土头土脸的小报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而且让不起眼的偏僻学校与上海、江苏、山东等地上百所学校建立了“手拉手”联系,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山区的闭塞和简陋挡不住刘让贤深远的目光,他把自己的渴盼灌注到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中,因地制宜,顺应土族群众视“三”为吉祥的习俗,先后创建了150多个“三个一”班队实践活动方案。

  “种一块试验田,搞一次科普宣传,做一次科学示范”“写一封信,寄一份队报,交一个朋友”“付一份劳动、做一件好事、献一份爱心”等等活动,方式新颖,内容充实,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通过他坚持不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们一丝不苟的刻苦努力,什巴小学的学生习作先后有30多篇被《中国少先队报》、《德育报》、《少先队活动》等报刊登载,有40多篇文章在各种作文竞赛中获奖。

  什巴小学的留言簿上有一位山东教师来访时的留言:“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么穷困的山沟竟有这样敢为天下先的好老师IM体育官方,他使教学、育人和为两个文明服务达到近乎完美的结合……”

  东山乡的大山里,冬花随处可见。它豌豆粒大的花蕾,200多颗才有1斤重,3斤鲜花才能晒出1斤干花。而1斤干花的收购价是3.5元。什巴小学的师生采挖3次收获150斤干花,可以换来200元钱。

  每当国家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举办重大活动,什巴小学的《土乡红领巾》小报总会将情况及时反映,有关单位的捐款名单中也一定会有什巴小学的名字。抢救大熊猫、修缮长城甚至为全国盲童捐款,什巴小学的师生们总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积极参与。尽管数额很小,名字也不起眼,但却是师生们在刘让贤的带领下一起挖冬花、拣杂骨,一分一厘攒下的深情厚谊。

  对此,刘让贤并不讳言其高尚立意:“我从来不认为这仅仅是几角钱或几元钱的事,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IM体育官网入口我们身在大山里,心胸一定要超越大山的束缚。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是和全中国所有同胞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刘让贤经常教导他的学生:“我们地处干旱山区,经济落后,发达地区的人们支援我们,当别人遭遇更大的灾难时,我们有义务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孩子们应当从小就有国家情结、民族情结,有爱心和同情心。”

  2002年,刘让贤退休了,正当村民们担心会失去这位好老师的时候,山村崎岖蜿蜒的山路上,又看到了刘让贤略显佝偻的身躯。他毅然担当起了什巴小学不在编的校长和老师IM体育官方

  退休后,刘让贤每个月都要到什巴小学去住上一段时间,把自己谋划好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方案付诸实施。他与在任校长共同商量学校的发展计划,和年轻教师交流教书育人的体会和做法。

  日复一日,刘让贤辛劳多年的身体终于经不起长时间在山路上的颠簸,他不得不把对什巴小学的关爱和热情转移到离家较近的互助县城南小学,在这里做学生写作实践的课外辅导员。

  在辅导学生的间隙,闲不下来的刘让贤开始在河滩淘石“寻宝”,寻找有观赏价值和奇特花纹的石头。当记者问起时,他得意地说:“(找石头)也卖了一点钱,能资助学生们搞活动了。更多的钱拿到学校,我办了一个精美的石头会说话的石展。告诉孩子们石头上哪些纹路像我们的山川,哪些造型像动植物,哪些摆放起来像沉思的老人或青春少女。”

  2006年,刘让贤用3个多月的时间前前后后往家搬了4吨多重的石头,共有7000多块。他说,乡下条件差,利用河滩里的石头办个石展,是他想到的最生动的教书方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