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新闻中心
IM体育App,南师大环境学院学子:以青春之力播撒绿色种子 让环保理念在基层扎根
2025年6月至7月,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青梧碳路者环保宣讲实践团深入南京市青田雅居社区、咏梅社区、汇杰文庭社区及常州雪堰镇新康村,开展系列环保科普活动。这支由环境专业学子组成的团队,以“意识调研-科普宣讲-环保实践-成效反馈”为实践思路,将科学知识与当地环保故事相结合,创新契合不同年龄层的多样宣讲形式,切实让生态环保理念入脑入心,让绿色生活方式落地生根。
82岁的李耀东老人,戴着老花镜熬夜手绘莫愁湖水质监测图,带着志愿者试种苦草、狐尾藻,IM体育官网连迁徙的白鹭都能叫出名字。在青田雅居社区的宣讲现场,IM体育官网队长吴阳阳话音未落,台下几位老人已红了眼眶。这场以共建美丽南京,共享绿色生活为主题的分享,让李耀东20年守护莫愁湖的故事成为最生动的环保教材。
不只讲故事,更讲身边变化。队员们细数南京生态蜕变:50家企业完成清洁改造,烟囱不再冒黑烟;全市河湖装上电子身份证,排污口实时监测;农村秸秆变有机肥,菜场生态蔬菜日渐增多。原来家门口的清水绿岸,藏着这么多人的付出。咏梅社区居民王奶奶听完不禁感叹道。
互动环节里,没喝完的奶茶怎么分节能灯属于哪类垃圾等问题抛出,居民们争相抢答。当队员王睿智说出全球每分钟消耗100万个塑料袋,降解需470年时,汇杰文庭社区的李爷爷当即表态:明天就把家里的塑料袋换成布袋。数据与故事交织,让环保从抽象概念变成可触摸的生活选择。
看,浑浊的水变清了!汇杰文庭社区的活动现场,吴阳阳的水过滤实验吸引了一圈老人。简易装置里,石英砂、活性炭层层过滤,原本泛黄的水逐渐清澈。就像自然界的净化,每一层保护都不能少。直观的演示,让守护水源不再是口号。
更热闹的是变废为宝实践课。在队员指导下,老人们将废旧塑料瓶剪剪裁裁,填入营养土,栽下小葱。咏梅社区的张爷爷举着成品笑开了花:阳台多了个环保卫士,以后炒菜随手摘!
智慧助老环节更添暖意。队员们分组教老人用手机拍照记录绿植生长、用扫码支付减少现金使用。学会拍花花草草,也算给环保留个纪念。咏梅社区的陈奶奶举着手机,镜头对准了刚种下的小葱。从数字技能到环保实践,青春智慧与银发经验碰撞出别样火花。
在常州雪堰镇新康村,实践活动延伸出更深层的意义。7月6日,环境学院依托与雪堰镇共建的产学研暨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指导老师韩睿明带师生走进生态沟渠,上了一堂实景思政课:看这水稻田边的滤水沟,正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队员们还为村里的孩子开设环保小课堂。严欣怡教孩子们给垃圾分类,吴阳阳讲解水资源保护。当孩子们在象征环保事业的树干上按下手印,稚嫩的声音许下守护碧水蓝天的承诺时IM体育App,村支书钱祊妨感慨:这是最鲜活的生态文明教育。
每次宣讲后,队员们都会跟进收集活动效果反馈,100%的参与者都表示愿意立即减少塑料使用,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对李耀东事迹和塑料袋降解数据印象最深刻。增加现场演示定期办活动等建议,正成为团队不断优化的方向。
从社区到乡村,从老人到孩童,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学子们用故事传递信念,用实践培育习惯。环保不是瞬间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这支青春队伍播下的绿色种子,正在社区、乡村的土壤中扎根、生长,不断汇聚成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绿意。(刘佳 吴阳)